2009年6月13日,沉寂了24年之久的秦俑一号陪葬坑开始了新一轮的发掘工作,这是该坑自1974年发现之后的第三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。本次发掘地点位于一号坑北侧中段,考古编号为T23方,面积400平方米。至2012年底,共出土战车2乘、陶马3组12匹、陶俑170余件、小件器物近400件(组);清理战鼓、箧(qiè)、兵器柲(bì)、弓弩、箭箙、韬等重要遗迹数十处。目前,该坑的发掘工作仍在按计划有步骤地继续进行,出土的陶俑也正在紧锣密鼓地修复之中。本次发掘对进一步了解一号坑的内涵提供了新的资料。
一号坑发掘区位置示意图
(紫色部分为第一次发掘区;绿色为第二次发掘区;红色为第三次发掘区;黄色为拟发掘区)
一号坑发掘现场
一号坑发掘现场
一号坑发掘现场
一号坑第三次发掘区俯瞰
一号坑发掘现场
一号坑第三次发掘区俯瞰
(1) 一号坑出土的箭箙遗迹
箭箙,盛箭的用具,包括箙袋、背板、箙条、背绳、圆轴等部分。据考古发现证实,完整的箭箙内盛有箭镞百余只
(2)
(3)
(2),(3)一号坑出土的鼓遗迹
鼓面为皮质,已朽,面径61厘米,残高8厘米。鼓壁呈圆弧形,中段突出部分周长221厘米内等距离分布铜环3枚,其中一环内穿系黄白色织物组带,质地柔然,组织结构致密,外缘有极细黑色缝合线。鼓面、鼓壁均饰彩绘,色彩基调以红为重,鲜艳、浓烈。鼓是古代军队中的指挥工具。
(4)一号坑出土的韬遗迹
韬,装弓弩的袋子,织物缝合而成。该韬总长150厘米,残长121厘米,中段宽26.5厘米,两端略窄。形状似蚌,表面髹(xiū)漆,上有零星褐色彩绘。织物痕迹纹理清晰,经纬细密,经检测属平纹织物,边缘白色缝合线迹仍清晰可见。韬在以前的发掘中曾数次发现,本次发现最为完整。
(5)一号坑出土的柲(bì)遗迹
柲是矛、戈等长兵器的杆,木质,出土时已朽。根据遗迹观察,该柲外表髹(xiū)褐色漆,然后分段绘彩。现残留红色绘彩长45厘米,其中两端各有10厘米的纯红彩,中段长25厘米内以红细线描绘花纹,漂亮精美。
(6)一号坑出土的漆盾遗迹
出土于9号过洞二号车右侧,据其位置推测,应属车右配置使用的“孑盾”(兵车上用的小盾)。 该盾牌通高71.2、底宽47、厚0.8厘米,皮质。背向上,包边、素色髹(xiū)漆,木质握手。正面边栏绘制几何纹一周,有红、绿、白、天蓝等多色。盾是古代的防护器具,在兵马俑陪葬坑内属首次发现。
(7)一号坑出土的箧(qiè)遗迹
(8)一号坑出土的箧(qiè)遗迹
(7),(8)是兵马俑陪葬坑内的首次发现。该器物为箱形,胎外贴织物并经多层髹(xiū)漆,口沿部分以质地较硬的植物包镶一周;胎体为皮质或竹质;内层夹竺织物的经纬组织致密,似为绢;器壁残存有纤细的云状纹饰,有红、蓝、白等多色。经对器物底部解剖,做工考究,四周45度缝包边,缝宽仅3毫米。发现的3处箧迹与战车同出,推测其当为随车配置的盛储用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