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国历史
齐国往事不如烟(8)


  八 南郭先生逃离的时代


  不单后来的秦始皇受不了齐国人,齐湣王也受不了。


  湣王的脾气,跟他的祖父和父亲都不一样。齐威王是把握大局,相时而动;齐宣王是爱听忽悠,多说少动;齐湣王是有事没事,反正要动。


  湣王即位之后,几乎没一年消停。齐国不断对外出击,虽然战争大多获胜,但国力也不免消耗很大,所谓“蓄积散”,“民憔瘁,士罢弊”。而在这些战争当中,齐国的所得却非常有限。


  最典型的例子,就是齐湣王五年,齐带领韩、魏两国出兵攻秦的远征。大战持续了三年,到底做到了迫使秦国低头。这战绩是很彪炳了,但秦国所割的地,或者归韩国,或是给魏国的,齐国自身有何所得,至少史书上是不曾有记录。


  在这种情势下,满怀雄心壮志的齐湣王大概不得不痛感本国政治体制之陈旧,对外战略之不合时宜,以及技击武装之不堪大用。


  所以,湣王也就要深化改革了。


  韩非子讲过一个故事:


  齐宣王使人吹竽,必三百人。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,宣王说之,廪食以数百人。宣王死,湣王立,好一一听之,处士逃。


  这个滥竽充数的典,谁都知道。其是寓言而非事实,大概也没有疑问,但韩非子把两个背景人物设定为齐宣王和齐湣王,却大有深意。


  齐宣王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,就是喜欢“文学游说之士”。他在位期间:


  如驺衍、淳于髡、田骈、接予、慎到、环渊之徒七十六人,皆赐列第,为上大夫,不治而议论。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,且数百千人。(《史记?田齐世家》)


  齐湣王也有一个特点,就是对士人的议论不感兴趣。给他提意见他不爱听,不顺耳了,他可真杀人。他在位期间,齐国确实有大批士人外逃:


  诸儒谏不从,各分散。慎到、捷子(即上引《田世家》中提到的接予)亡去,田骈如薛,而孙卿(即荀子)适楚。(《盐铁论?论儒》)


  所以,韩非子是在拿南郭处士比哪些人,实在是再清楚不过的。——思想再高,学问再好,不能对富国强兵有所贡献,那也只能叫滥竽充数。


  要处理的当然不仅是文化人,《战国策?齐策六》说:


  齐负郭之民(靠着外郭城搭屋子住的棚户,指贫民)有狐咺(音宣)者,正议,闵王斮(斫的异体字)之檀衢(衢是四通八达的大路,檀衢应该是临淄城内的路名,在闹市区行刑以取得警示效果,这是历来的传统),百姓不附;齐孙室(孙室即公孙之室,也就是宗室)者陈举直言,杀之东闾,宗族离心;司马穰苴 为政者也,杀之,大臣不亲。


  杀民意代表,杀宗室贵族(把孟尝君赶走,其性质也是打击宗室贵族),杀军方宿将,齐湣王开足了杀戒。后来的论者照例把这当作他失败的因由。这话不错,但我们不能以成败论英雄,还应该指出,齐湣王这一系列动作,其实和商鞅变法的思路是一样的。


  区别只是:秦国本身野蛮,军国主义的变法就比较容易取得成功;齐国文明程度较高,君主想骤然集权,结果只会反而引起巨大的离心力。后来敌国的大军一来,齐国的七十余城望风而下,和这种离心力不能不说有巨大的关联。


【上一篇】: 没有了哦    【下一篇】: 齐国往事不如烟(7)
 
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版权所有
陕ICP备05007537号 Copyright © 2015 BMY.COM.CN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  电话:(029)81399001    技术支持:陕西省文物信息咨询中心